通用序列匯流排 (又稱 USB) 問世已久,用來連接儲存裝置和輸入硬體等多種裝置。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這些標準也須更新,以便跟上現今的硬體和使用者需求。
USB 開發者論壇會公布各版 USB 的相關規格和多項技術詳細資訊,此論壇由七大 IT 公司成立,旨在支援並促進開發高品質連接標準。幾乎全球各大 IT 公司都會採用此論壇對 USB 修訂版的命名和規格。
隆重推出 USB 3.2 Gen 1、USB 3.2 Gen 2、USB 3.2 Gen 2x2!
更新更快 USB 標準令人困惑的命名方式看似層出不窮,最新的公告又再次讓大多數人不知所措。USB-IF (USB 開發者論壇) 在 2019 年 2 月底宣佈重新命名 USB 3.0 和 USB 3.1 規格 (不要懷疑,如果你感到似曾相識,是因為這曾發生過)。
這次重新命名後,先前稱為 USB 3.0 或 USB 3.1 Gen 1 的標準,現在稱為 USB 3.2 Gen 1。此外,先前稱為 USB 3.1 Gen 2 的標準,現在重新命名為 USB 3.2 Gen 2。
除了這些名稱外,先前認定直接稱為 USB 3.2 的規格,現在稱為 USB 3.2 Gen 2x2!此新標準具備的輸送量是 USB 3.2 Gen 2 的兩倍 (因此稱為 2x2)。
從技術角度來看,這奇怪命名方式背後的理由可能很合理,但一般使用者難以理解這些標準間的差異。事實上,即便現在消費者購買裝置時,大多數人還是不太瞭解裝置應有的傳輸速度。
下表列出新的命名方式、舊稱和速度上限。這應可讓你更瞭解 USB 規格:
USB 世代 |
 |
 |
 |
舊稱 |
USB 3.1 Gen 1 |
USB 3.1 Gen 2 |
N/A |
新技術名稱 |
USB 3.2 Gen 1 |
USB 3.2 Gen 2 |
USB 3.2 Gen 2x2 |
速度上限 |
5 Gbps |
10 Gbps |
20 Gbps |
支援的介面 |
Both Type A and Type C |
Both Type A and Type C |
Only Type C |
最新一代有何重大改變?
a) 輸送量是上一代的兩倍,高達 20 Gbps。
b) 僅支援 USB Type C 接頭 (此標準不支援 Type A)。
*請注意,支援 USB 3.2 Gen 2x2 的裝置和硬體才要開始緩慢推出。
USB 介面 Type A 相較於 Type C
你是否曾想要插上 USB 線卻發現無法插上,除非將接頭翻面再試一次?這小巧的接頭就是 USB Type A 接頭。即便我們已從 USB 1 發展到 USB 2,一直到現在的 USB 3 裝置,該接頭仍保持不變。
USB Type C 接頭改善了舊版接頭,確保你不必像 Type A 那樣翻面好幾次才能插上。此外,多通道運作功能也使其具有更高的資料傳輸率。
Type C 接頭向下相容先前各 USB 標準,且可傳輸 100W 大量電力。同時,可順利傳輸顯示器和音訊訊號,讓你透過該單一 USB 連接埠,擁有可輸出 HDMI、VGA、DisplayPort 或其他連接類型的轉接器,使這種接頭成為新一代通用連接埠的絕佳選擇。
但是對部分客戶來說,Type C 接頭的向下相容功能有利有弊。這讓製造商能以新外型販售舊的 USB 標準。因此在購買筆記型電腦、主機板或電腦時,請務必確認連接埠支援的 USB 標準。別以為有 USB Type C 連接埠就代表可使用最新或快速的介面。
採用 Type C 接頭的 MSI Z390 主機板
第 9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專用 MSI Z390 主機板採用目前市面上最新的 USB 標準。事實上,
MEG Z390 GODLIKE 和
MEG Z390 ACE 之類的部分 MSI Z390 主機板,前面板配備 2 個 Type C 接頭。請在
這裡進一步瞭解 Z390 主機板的詳細資訊。
新一代: USB 4
USB-IF 的最新公告可能令人意外,特別是看到新版 USB 的簡單名稱「USB4」(原始公告中間沒有加空格,我們也不確定)。
請注意,下列功能是 USB-IF 原始公告列出的功能,可能會有所變更 (你可以在這裡取得官方公告文件)。
以下是我們所期待的 USB 4 重大變更:
40 Gbps 資料傳輸速度:依據每代 USB 新標準輸送量提升兩倍的趨勢,速度高達 40 Gbps。實際上,這可跟上強大 Thunderbolt 介面的速度!
相容 Thunderbolt 3.0:即便不是全部,USB 4 也會相容「部分」Thunderbolt 3.0 裝置。實際的相容程度仍有待觀察。
改善資源分配:這項改進理論上應對所有喜歡使用集線器的人有所幫助。USB4 可有效分配頻寬,確保資料傳輸、音訊和視訊輸出不會互相干擾。舉例來說,假設你使用的 1440p 顯示器使用 30% 可用頻寬 (隨機選擇的比例),則你的資料可以使用剩餘 70% 頻寬順利傳輸。